春風吐綠,,草木初萌,,又是一年植樹時,。樹木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朋友,不僅提供了日用之便,,而且也是智慧的寓所,給人以情感慰藉,、精神滋養(yǎng),。
樹木無聲,但以其堅韌的品質(zhì)令人敬仰,,更以其無私的奉獻精神感動世人,。比如,,樹木成長需要時間的沉淀,就像竹子在最初的幾年里幾乎看不到明顯的增長,,但當它突破土壤的那一刻,,就會以驚人的速度拔節(jié)生長,這種“厚積薄發(fā)”的智慧,,正是我們在人生道路上應當學習借鑒的,。樹木的根系龐大且深入,源源不斷地吸收著大地的養(yǎng)分,,啟示我們要做到事業(yè)常青,,必須始終保持學習熱情,專注內(nèi)功,,不斷自我提升,。樹木在活著的時候,吸碳吐氧,、遮風擋沙,、造福人類,在倒下以后還要燃燒自己,、溫暖別人,、材盡其用,這種深藏功名,、默默奉獻,、不求回報的品格,讓人為之感嘆,。
正因為其諸多特質(zhì),,樹木是文人墨客筆下寄情言志的常客,。“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以松柏喻君子之德,。東晉陶淵明在辭官隱居后于居所周圍遍植柳樹,,“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榮榮窗下蘭,,密密堂前柳”“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等句,都深深表達了詩人對樹木的深厚情感,。茅盾先生在《白楊禮贊》中寫道,,“在敵后的廣大土地上,到處有堅強不屈,就像這白楊樹一樣傲然挺立的守衛(wèi)他們家鄉(xiāng)的哨兵,!難道你又不更遠一點想到這樣枝枝葉葉靠緊團結(jié),,力求上進的白楊樹,宛然象征了今天在華北平原縱橫決蕩用血寫出新中國歷史的那種精神和意志,。”白楊樹的頑強意志和無畏精神躍然于紙上,。
許多優(yōu)秀的共產(chǎn)黨人把自己活成了一棵樹。陶鑄在《松樹的風格》一文中寫道,,“我每次看到松樹,,想到它那種崇高的風格的時候,就聯(lián)想到共產(chǎn)主義風格,。我想,,所謂共產(chǎn)主義風格,應該就是要求人的甚少,,而給予人的卻甚多的風格,。所謂共產(chǎn)主義風格,應該就是為了人民的利益和事業(yè)不畏任何犧牲的風格,。”“看到泡桐樹,,就想起焦裕祿”,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逝世后,,人們在他的筆記本上看到這樣一段話:“我想,,作為一個革命戰(zhàn)士,就要像松柏一樣,,無論在烈日炎炎的夏天,,還是在冰天雪飄的嚴冬,永不凋謝,,永不變色,;還要像柳樹一樣,栽在哪里活在哪里,,根深葉茂,,茁壯旺盛……”“看到木麻黃,就想起谷文昌”,,半個多世紀前栽下的木麻黃參天聳立,,默默守護在谷文昌墓旁,;有人問“草鞋書記”周永開為啥立下這樣一份遺囑:不開追悼會,,不要修墳立碑,只要在家鄉(xiāng)山上種棵樹,,用骨灰做肥料,,把生命融進祖國大地。周永開的回答是,“樹的品德好:生不擇地方,,長不要條件,,用不講價錢”。雪松,、泡桐,、木麻黃……這些樹正是共產(chǎn)黨人品格和精神的生動寫照。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樹木成材不是一日之功,對于黨員干部而言,,修養(yǎng)更是終身課題,,活到老、學到老,、修養(yǎng)到老,。新征程上,廣大黨員干部要以樹為師,、以樹為友,,向下扎根、向上生長,、修身正己,,經(jīng)風雨、見世面,、壯筋骨,,努力成長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才,,在推進中國式現(xiàn)代化進程中展現(xiàn)更大作為,。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jiān)委網(wǎng)站 )
上一篇:清風 | 古代廉吏的“清廉詩”
下一篇:清風 | 家風正則民風淳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60200342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