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姚崇(650-721年),,字元之,,陜州硤石,,祖籍吳興,,唐代著名政治家,。他一生三次為相,,有“救時宰相”之稱,地位很高,,但是以身作則,,生活儉樸,,清正廉潔,直至生命的盡頭,。]
唐朝開元年間,,吏部尚書魏知古要去洛陽一帶考察官員政績。宰相姚崇有兩個兒子在那兒當官,,離京前,,魏知古特地到姚府辭行,,不料姚崇對他十分冷淡,。
魏知古是姚崇一手提拔起來的,,他到洛陽之后,私下接見了姚崇的兩個兒子,。姚崇之子請求魏知古在皇上面前為自己美言,。
玄宗皇帝接到魏知古的奏折,,見他極力贊揚姚崇的兒子,便宣姚崇進殿,,對姚崇說:“你的兩個兒子很有才干,,政績不錯,朕有意提升他倆,。”
姚崇坦然地說:“我這兩個兒子才識平平,,又不善理政,不足以提拔,。”
唐玄宗見姚崇能秉公處事,,十分高興地說:“魏知古徇私妨礙公事,辜負了你對他的教導(dǎo),,我也不能原諒他,,看來只有罷了他的官,以正朝綱,。”
姚崇復(fù)奏道:“我教子不嚴,,罪該受罰。如果陛下因此事貶謫魏知古,,那人們就會說他是當了我的‘替罪羊’了,。”唐玄宗聽后十分贊許,遂令魏知古改任工部尚書,。
為了勸誡滿朝文武兼對子孫晚輩,,姚崇寫下了《五誡》,告誡為官處世之道,。臨終前,,他撰寫了《遺令誡子孫文》,給子孫留下家訓(xùn)遺囑,,告誡子孫不要妄圖富貴,。
好家訓(xùn)澤被后世,姚崇的子孫把姚崇的家訓(xùn)和遺囑,,作為家族的“藩籬”,,作為處世的“標準”,,世代遵守,,代代相傳。他們大多忠于國家,,為百姓做事,彰顯了仁義之風(fēng),。姚崇的家風(fēng)家訓(xùn)不僅成為其家族傳承的道德規(guī)范,,更是中華家訓(xùn)中的經(jīng)典。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jiān)委網(wǎng)站、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
下一篇:周朝“六廉”理念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602003424號